蓝天白云下,开阔的麦田里青苗生机勃勃;村头村口的大棚里、田间地头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伴随着五月的暖风和缕缕阳光,行走在平阴县东阿镇王庄村,仿佛走进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水田园画。
陈书记这么早就来了。”早上好阿姨,多穿点衣服别着凉。”说话的是王庄村85后党支部书记陈凤和村民赵庆兰,这样的对话,在王庄村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陈凤走到哪儿都有村民和她打招呼。
2019年,平阴县面向原籍大学生公开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热爱,陈凤放弃其他高收入工作,回归家乡,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开始了她村支书的工作生活。
把涣散村”打造成群众”满意村
沿220国道进入东阿镇不到1公里,王庄村的路牌映入眼帘,这个村庄东临国道,有127户村民,世代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2022年11月,陈凤到东阿镇王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搬到了村上,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踏遍了所有村民的门槛,了解村民们的所急所需,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是她的流动办公室”。
这个村子之前组织力量涣散,村书记换了好多人,村民的凝聚力很低,大家对于村庄也有很多抱怨。”陈凤说,来上任之前,王庄村的情况她已经了如指掌,但是为何还会选择扎根乡村,她说因为热爱。我觉得这些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就是和村民交心的过程,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我觉得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带着信心,她开始主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渐渐地,她的主动带动了大家的主动,从她找群众”到群众找她”,她成了群众口中喜欢的小陈书记。
基本问题解决了,还要增强群众凝聚力。为此,陈凤从规范党支部活动入手,抓实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党员群众畅所欲言参与到村务管理中;组织村两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墨香送福,妙笔迎春”文艺志愿服务,火红的对联福字贴到了群众大门口;三八妇女节组织村里妇女开展趣味运动会,充分调动农村巾帼力量;了解到村里的郭长云老人热爱绘画,就把妙笔生花的场景拍成小视频,耄耋老人”成了网红奶奶”……通过一个个活动,党员群众对这个年轻的女书记从观望到认可,村风民风向好向善,全村的凝聚力大大提升。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今年57岁的赵庆兰是土生土长的王庄村人,前几年因为纠纷一笔欠款一直没有要回。陈凤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她了解情况,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最终把这笔欠款要了回来。这个钱着急用,买回来正好赶上买农药,买种子。”赵庆兰说,在她的眼里,陈凤是一个很贴心的书记,帮助群众办实事。知道赵庆兰独居,陈凤没事就到她家里陪她聊聊天,或者问问她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这些赵庆兰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69岁的张桂荣老伴去世得早,平时她自己住在村里,由于年纪大了,生活也没有什么收入。陈凤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了给大田管理辣椒的活。我在地里除草补苗,一天80块钱收入,挺好的。”村里还有老年食堂,不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张桂荣经常去吃,这样吃饭和赚钱的问题都解决了,她说自己心里十分知足。
58岁闫殿顺常年腰疼,不能下力干活,家里还有一个在念书的孩子需要抚养,为此陈凤特意给他安排了社区公益岗,干活不累,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钱的工资,闫殿顺十分满意。
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的同时,陈凤也想方设法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汝长荣平时很喜欢唱歌跳舞,但是村里没有歌舞队,她就自己在家里练习。陈书记知道群众想跳舞的想法后,在村里组建了歌舞队,还不定期举办秧歌比赛。这可把汝长荣开心坏了。只要没事,我就去跳舞,白天种地赚钱,晚上扭秧歌,生活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让年轻人逐渐回流”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王庄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心上去了,如何发展产业、推动强村富民是亟待破解的课题。”陈凤说,多年来,村子的产业以小麦、玉米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群众种植分散、收益较低。在镇党委的指导下,陈凤一方面积极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体化运行,指导群众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思路,借助产业党委资源谋求发展。作为花开百世产业党委下辖村,她去其他村请教,恰逢这个村正在联系对接绝代双骄田园综合体AIOT辣椒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项目,需要流转整合土地进行大规模辣椒种植,陈凤便与当地村书记一拍即合,决定将王庄村村东的近200亩土地纳入该项目,参与到辣椒种植中来。
流转土地时,有的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我带领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明小块地整为大块田、机械化种植收割的好处,终于顺利流转了所有土地,今年5月,辣椒已经开始种植,目前地里的苗木长势良好。”陈凤说。
现在,村里有了集体产业,下一步还准备种植香椿芽。有的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得知消息,也准备返乡创业,有的青年想承包土地来进行种植,还想开发三产,我们提供政策,欢迎年轻人返乡,扎根农村,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陈凤说,这是她扎根乡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喜欢待在农村,回到家乡,也希望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编辑:刘梅梅 摄影:李焜染 摄像:徐超 剪辑:张文龙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