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网 旅游 老济南的水,老济南的泉

老济南的水,老济南的泉

济南不仅历史悠久,还有举世闻名的泉水,所以有“泉城”的美誉。早在晋代,《名泉碑》上就有72泉的记载。据调查,仅市区就有100多处泉水,远远超过72处的数量。

摄影:邵凯

记得40年代的城市,到处都是天然水源,小河流淌,泉水涌动,柳树成荫,生机勃勃!很多住户,要么前门流水,要么后门见河,院子里都有泉水,还有数不清的井。泉水到处都是,河水满溢,这是一座真正的春城!

摄影:李峰

当时尖子巷和华强子街的地下泉水都能涌到路面上。低矮的路面被半尺多深的水淹没,经常有砖块和石头放在水中供路人使用。花墙附近的地面被淹得更深。

芙蓉街东路的路面下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地下“运河”。附近的地下泉水向北流入曲水亭,通过运河流入大明湖。那时候的渡槽和现在的下水道一样,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铁箅子。当行人在炉排上方时,他们可以看到下面“奔腾”的水流。

摄影:李峰

大板桥和小田桥是西部护城河的急先锋,趵突泉的水从这里流向下游。这里的河堤幽静,河堤绵长,不妨碍交通,成为一个广阔的洗衣服的地方。河岸两边经常有打磨过的石头,是洗衣服的公共设施。河水清澈,洗衣方便,一年四季人流如织。

这里环境古朴,景色宜人——上有古石桥,下有涓涓细流,风吹柳畔,伴着捶衣声——尽显泉城的美丽魅力!

20世纪40年代以前,城里的居民都是吃泉水的,打泉水(挑水,济南叫打水)打泉水附近,打河水打水井附近。过去,每条街(或每隔一条街)都有“井”。学生们放学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水。居民家中有水桶和“挑子”(即挑子两端的铁环和铁钩),可以到最近的水源取水。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可以买水,街上的“茶馆”既卖开水也卖凉水。

摄影:陈艳

当时的自来水厂位于趵突泉的南边,在“三姑水”的南岸有一堵墙,自来水厂在墙的南边。

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是济南最大的泉,和附近的一些泉一起组成泉群,所以被称为“四大泉群”。解放前,济南工业少,人口少,城内泉水丰富。趵突泉群和五龙潭泉群的泉水,从北关韦扎桥经北郊卞庄门,流经西护城河,流入著名的小清河;黑泉群的泉水流经南护城河,从“黄三庙”流入东护城河;珍珠泉群的泉水从院后流入大明湖,再通过“北水门”(汇波门)与东护城河的水汇合,一起流入小清河。

环绕城市的护城河很深,清澈透明。尤其是东西两侧的护城河,流速很快,深度可达两米左右。绿色的水草一年四季都在水中摇摆。河边的早晨,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人们来这里取水或呼吸新鲜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昔日“济南电灯公司”(解放后改名济南电厂)建在西护城河东岸(现为省工业展览馆和济南供电局旧址)。当时用于发电的“循环水”就是护城河水,从清末到50年代,历时半个多世纪!

昔日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水量丰沛,河道无忧。船只穿梭而过,可以驶进北园到达乘风桥脚下。河上的船多为狭长的木帆船,前后枝杈连成一体,一个用来装货,一个用来在帐篷上搭“盘头”,供船夫日常生活使用。船上配有活动桅杆,可以挂帆,在帆船运动中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从船的东部装运煤、盐、粮食和各种农副产品;然后从济南运来棉纱、布匹、百货等工业品和日用品,还有整船的“粪干肥”。在当时交通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它确实是城乡沟通的重要水道。

作者: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济南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0531.com.cn/n/4168.html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1-8898951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1998208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