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干部都是公务员吗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通常实行凡进必考的政策。想要成为公务员,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对于多数人而言,似乎别无他策。可是,国家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适应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要,专门出台了针对培养乡村人才的一系列措施,这就使得不考试能成为乡镇公务员,成为了一种现实。
最新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健全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
在这五种人中,选调生的身份,本身就是公务员。这也就意味着,除了选调生之外,在乡镇工作的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这4种人员,都有机会被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什么是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指的是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他们的身份性质,全都是公务员。
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这4种人,有的人本身就是公务员,有的人的身份是事业人员,有的人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人员。比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有可能是公务员,也有可能是事业编。村支书没有任何编制,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人员。
过去作为乡镇事业人员,想要提拔为公务员,难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一个乡镇三五年也很难出现一个从事业单位跨度到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才。一般而言,要么特别出色,要么有人“照顾”,否则基本上不可能从事业单位流动到公务员机关。至于不是公务员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身份基本上也属于是事业单位人员,想提拔为公务员领导干部同样希望不大。而村支书的身份属性,本质上属于是农民,从农民直接提拔为公务员,这种情形更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意见》中规定的“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这几个字。什么是“常态化”?这意味着,从以上这四种人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不是只选拔一轮,今后有可能年年选拔。这就意味着,今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含金量提高了。对此,你怎么看?
村干部正式入编三个条件
第一条件,需要通过考试。
村干部想要转成正式编制也同样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并且年龄和学历也同样有要求,并不是说所有的村干部都可以通过考试,大家都知道公务员的考试很难,不过相比正式公务员的要简单一些,主要考虑的还是村干部出生年代和学历的问题。
第二个条件,身份要求。
不仅仅需要的是村干部的身份,还至少要是村主任或者村支书的位置才可以进行考试,有人会觉得同样大家都是村干部,为什么只有这两个职务的村干部才可以呢?因为当下对村干部的竞选要求非常的高,而且职务的村干部也只是辅助工作而已,任何一个村民都可以,可是村支书和村主任就不同了,需要多方面的考核才能成功就职。
第三个条件,政绩要求。
也不是说所有村庄的村支书和村主任都可以来考取正式的事业编,还需要看各地区政府对人员对需求决定,同时还要在周边的村庄中表现优异才有机会,村干部干的好坏村民是最清楚的了,尤其是在村民心目中的印象有很大的关系,一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就看村干部在村里的人品了。
这个好消息对于很多年轻的村干部来说其实诱惑是很大的,主要还是村干部负责的工作最终还是辅助而已,如果成为了正式的公务人员,不仅各项福利待遇上都会提高,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退休了,每个月能够领导相应的退休金,这一点是远比普通农民家庭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