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网 旅游 《独家记忆》30年前烟台小朋友玩什么?

《独家记忆》30年前烟台小朋友玩什么?

正文:飞蛤超人

编辑:捏人

图:大土豆

80、90年代,我还是孩子学生的时候,总希望它放学后慢一点,黑一点,但总希望它在节假日会亮起来...为什么?很简单。对于孩子的同学来说,那时候玩的东西太多了。说实话,那个时候,大部分戏都不是靠钱和技术的。只要有朋友、有脑子、有胳膊、有腿,孩子人创造“玩”的空间就会无限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小时候在烟台街头、巷子、楼梯间玩的游戏了。希望这些小游戏小玩具能勾起我们共同的回忆。年味没了之前,先说鞭笞——

(注:本文可能充满错别字和方言,请不要介意。)

1.捡鞭炮。那时候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足够的零花钱买鞭炮,更别说鞭炮几分钟就放完了。它是如此令人愉快!我该怎么办?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我会拿一个塑料袋去“接鞭子”(如果没有塑料袋,直接放进口袋)。

捡的都是没烧坏有芯的(比如草鞭,双踢,滴金)。拿起一定量,然后一个一个的解决掉——全部直接点上香扔到空中,啪的一声,接着是星星般的闪光和一股白烟,让我很有成就感(不过那时候我还没有被鞭打掉手)!

没有芯的都被我们拆开,里面的火药倒在一张鞭纸上,然后剩下的鞭芯绞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长的导火索,放在火药里,从纸里伸出来。一点钟的时候,鞭芯烧到最后,砰的一声,漫天都是烟火和火药的味道。下雪天,燃烧的火药会在雪地上留下一滩黑色。

这些“鞭炮”留下的光,味道,甚至痛苦,都还在我的脑海里,化为美好的回忆。

2.跳方块&跳橡皮筋&打沙袋找一块粉笔或石头,树枝和硬棍。先在地上画出三个能容得下两只脚的竖方块,再画出一个单独的方块和一个半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找一个纱布包(如果没有可以用石头做)和两个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一起玩“跳方块”了!

党的规则是依次把沙袋扔进箱子里,然后双腿或单腿跳过沙袋到方格子,跳到头上,再捡起沙袋跳回来,直到沙袋扔进最后一个半圆,捡起来才算赢。

同样,腿跳也包括跳橡皮筋,单腿跳,双腿跳。橡皮筋从挂在脚踝上升级到挂在腰上,难度逐渐增加(专家层出不穷)。

最后,谁都可以打沙袋,规则就不用说了。我相信当时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是回家找妈妈缝纱布包的经历和记忆。

在我的印象中,这三个游戏男女都可以玩。人越多越开心。玩的成本也很小,只是一根橡皮筋,一个沙袋甚至是一根捡来的棍子和石头。至于玩的乐趣,不亚于现在的任何网游。

3,老母儿这是烟台话,其实就是捉迷藏。这个游戏大家肯定都玩过,游戏规则就不用说了吧!

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一点,烟台的地形特别适合玩“帕劳穆尔”——居民区到处都是大上坡大下坡,到处都是铁环和胡同。居民楼也是内梯外梯错综复杂,走廊过道几乎通畅,给孩子人隐藏寻找带来很大挑战。说实话,没有想象力和勇气是赢不了的。

▲芝罘区白石村一角

记得那时候很多居民楼的厕所都在楼道里,胆大的熊孩子会躲在黑暗楼道里的一个厕所里。你能想象吗,潮湿,黑暗和气味?

烟台的小朋友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个真游戏!

4.打蛋这里说的“打蛋”就是打一个玻璃球。

据我所知,室外打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撞墙”,一种是“筑巢”。

碰壁就是直接找墙。玩家把自己的“彩蛋”(听起来有点怪,但烟台话就是这样)往墙上扔。谁弹得远就先打谁,谁打中了,当然是最近的“彩蛋”。如果没打中,就轮到你打对方了。如果你打了对方的蛋,它就是你的了。继续下一局,直到一个裤兜里没有鸡蛋。

筑巢就是在泥土里挖几个小坑排好队,然后在第一个坑前面划一条线。玩家袖手旁观线和垂直下降的鸡蛋。谁下线谁靠近,谁先开始游戏。游戏规则是把蛋依次滚进窝里,填满所有的窝,然后就可以射击其他的了。你开枪就赢了。

顺带一提,打蛋有两种手打姿势:“抱蛋”和“粘蛋”。从姿势上也能看出谁高谁低。

不是我吹牛,我家里还有一大包玻璃球。长大后我总拿它们给别人炫耀,他们总会说“表”。哈,但我还是很漂亮。毕竟这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5.食用油(肉)不要误会。这里说的不是新疆人做阿里馕,而是上世纪烟台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听起来并不好玩,但在男性孩子中却很常见。

玩的人首先要有刀。这把刀可能是卷笔刀,弹簧刀,也可能是家里偷妈妈水果刀的bear 孩子。总之,刀刃越锋利,重量越重,质量越高,打球的胜率就越大。

用刀,你需要再找一块不太硬的泥土,画一个手掌那么大的长方形方块,游戏就可以开始了。石头剪子布,胜者先在盒子里插一把刀(刀需要直立在土上才能继续),然后沿着刀痕把盒子切成两半,大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然后继续把刀插在对方的地里面,继续劈下去拿下底盘,直到你的刀插不进土里掉下来,然后就轮到对方了。

说白了,这不是赤裸裸的抢地盘游戏。不知道哪个玩“吸油”的小朋友玩家是房地产长大的。绝对是抢地:)

6.贴图。80、90后小朋友的人喜欢收集的东西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贴图”。

贴纸分纸壳画和贴纸画两种。它有火柴盒那么大。海报中的人物基本都是那个年代孩子人崇拜的偶像,比如赵雅芝、刘德华、美猴王、变形金刚等等。

这些贴纸的乐趣不仅仅是粘贴和隐藏,它还可以“覆盖”!听着-

一群群孩子趴在水泥地上和楼梯上,把口袋里的贴纸拿出来放在地板上。他们拱起手掌来“覆盖”别人的贴纸。如果他们能翻过来,对方的贴纸就变成自己的了。

那时候很多家长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手掌总是又黑又红又肿。谜底就在这里。

我觉得这种简单的“盖图”隐藏了部分烟台人的性格,而且没错,很容易堵,好玩。

当然,这和性格无关。

7.给鸡打勾。说起六个人玩的扑克游戏,估计很多烟台人都要放火烧眼睛甚至放鸡血,痴迷到近乎病态。

上个世纪,从家里到街上,从公园到广场,如果没有几个勾鸡的人,就好像走错了城市。

烟台的抢票鸡覆盖人群很广。可以说是妇孺皆玩。这当然也包括小孩子。只是平时小孩子只和小孩子玩。(横向不对称会拖慢队友)

关于玩够的体验和规则,这里就不赘述了。估计千言万语都打不过,因为这个游戏包含了太多烟台人的个性。以后有机会再说。

总之,玩这种扑克游戏,不仅需要脑子和技巧,还需要气势和表现,必要时还需要一些“政治手段”,这些都和烟台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在这里玩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在家里玩,一种是在电子游戏厅玩(包括小朋友没钱在电子游戏厅看的)。

先说在家玩:

上世纪80年代,任天堂游戏机曾经风靡中国,所以那些同时期出品的经典游戏伴随着一代人成长。像灵魂战斗,超级玛丽,红色堡垒,坦克战,马戏团...

啊,说这些游戏不是一天能玩完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魂斗乐调30条命”的配方,长寿的红色堡垒“五星”!

记得当时很多家长都沉迷其中,可见游戏机对一代家庭的影响。

此外,游戏室:

从三马路到锁城,从大世界到艺术之都,从十中、九中到十四中,哪一个夹箍没有藏着几台老虎机的“乌烟瘴气”的游戏室,哪一个游戏室没有耳朵里叼着烟蹲着,三七四六单独守着一个小包;

游戏厅贵的地方一块钱三个“板”,便宜的地方一块钱十一个板。小朋友学生向家里要钱,卖废金属或者向比自己小的孩子要木板。总之,几十平米的拥挤的地方,有着孩子学生不可抗拒的魔力。

当然,我还记得那些流行的游戏,比如十二人街霸,比如三国,名人...有时候玩这些游戏要排队,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在我看来,这些都构成了那个时代烟台青少年的“亚文化”。

9.抓住蚱蜢&抓住大海。烟台独特的一山一海的地理环境,给烟台小朋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玩法,那就是抓蚂蚱,抓大海。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夏放学,我们三五个都会上山抓蚂蚱。当然,捉蚂蚱是一个统称,还包括捉螳螂(烟台方言刀龙)、蜻蜓、蚯蚓甚至蝎子、蜈蚣。有的拿回家养,有的拿回家喂鸟,弄得满屋都是虫,很多大人为此骂他们。

抓海一般是在夏天。东面是烟台的月亮湾,西面是夹河。月亮湾牡蛎海带多,夹河飞蛤蛤新鲜。啊,赶海都是常识:)

烟台真是个赶海高手。我记得我舅舅当时戴着水镜,扣子是个大蚌或者螃蟹,让人羡慕。想到这些,梦里都能笑醒。

10.回头微笑。一个人闭上眼睛,背对着别人从远处喊“回头笑一笑”,然后突然回头。

此时其他人在那个人后方十米处,在前面的人回头之前,偷偷向前。前面的人一喊回头,谁要被抓动就出局了。

就这样,直到有人能坚持跟在宣传员后面跑而不被抓,他一巴掌拍在那个人背上然后扭头往回跑,宣传员回去追……输赢在一线。

啊,有时候我觉得,调皮的“时间”在和我们玩“回头笑”——它总是默默的走在你身后,当它突然拍你的背时,你很难转身抓住它们。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在时间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被动,不妨时不时的“回眸一笑”。

(本文结束)

看看烟台文化,历史,

当地习俗和惯例

看烟台本土原创

听听“烟台铁环”的声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济南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0531.com.cn/n/6487.html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1-8898951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1998208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