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也想出去走走,但是…”
总之,这个“但是”背后似乎有太多无数的阻碍。
其实心在远方,路在脚下。只要你敢于尝试,迈出第一步,无论多远,总有一天可以到达。
穿越芍药山和邀兔崖是去年5月21日的路线。坐标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虽然时隔一年,但当初看到“英雄帖”的激动心情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帖子特别提醒,有强线可攀,弱线不要报。
想来,我从2014年开始接触户外,和驴友一起旅行的次数也不算少。按年月算,我是老驴了。
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最初对驴行的恐惧,到挑战成功后的欣喜,再到对强行的渴望和期待。
如果我发现哪次旅行沦为了抬腿行,没有一点兴奋感,我会觉得无所谓,提不起兴趣。
这条路线确实有点难度。不仅仅是走了一小段路,驴子的小哥哥还有一个身体状况:大汗淋漓,疲惫不堪。
亏队经验丰富,及时给他补充了足够的葡萄糖后,他才精力充沛地重新上路。
更多的旅行。领导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随时照顾自己徒步者的安全,而且完全可以应对基本的突发事件。他们可以跟这样的领导出去,放心。
爬山,进入第一个危险区域。突出的岩石挡住了去路,你需要绳子才能通过。双手紧紧抓住绳子,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踩。门卫很照顾每一个路过的驴友。
挑战接踵而至,陡峭的悬崖直上直下,让人不寒而栗。示意领队采取下坡的方法。
走下坡路了,但是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点概念都没有。
看着几个驴友安全到达地面后,我在警卫的帮助下开始抓绳子。
下坡,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讲究技巧,对臂力也是极大的考验。我觉得身体素质还可以。但是这次下降结束,我还是感觉前臂酸痛麻木,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这也是我喜欢这项运动的原因之一——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很难说对错。看你身后的悬崖。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踩了上去。
在芍药山顶附近,一座石门当道。一个人守着它,一万个人也不能强迫它的姿势。
据民间传说,这里曾是宋代的草堂。民用和军用有不同意见。山寨的具体情况没有记载。
高耸的寨子大门似乎在讲述这里发生的故事...
驴友在山顶的破墙间蜿蜒。他身后的石头房子是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看建筑布局,可以想象当年繁华的村容村貌。如今人去楼空,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白云苍狗。
你面前的这片Sombrin就是今天中午的集合地点。先到的驴友们迫不及待地摊开席子,准备大吃一顿。
驴友们三五成群,正午的阳光被树枝挡住了。在罕见的树荫下,你可以收获疲劳的舒适和美味的食物。
吃饱喝足。这个周末的下午,在树林里,伴随着不时传进耳朵的笑声,我可以小睡一会儿。
是头顶的绿色枝叶,是白色的一天。
到了下午,旅途就轻松多了。徒步旅行者穿上三脚架,孩子们摆姿势。
和早上那种惊险的接近悬崖相比,半米后的悬崖已经不足以让我恐惧了。
习惯走第一梯队,偶尔走最后。和接待团队聊天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哈哈(∩ _ ∩) 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