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称等级排序
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要去医院看病的情况。在看病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科室介绍墙上会有不同级别的医师,有的是主任医生,有的是副主任医生,还有的只是住院医师。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心生疑问,这些医生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其实,我们国家这种医生的等级制度是因为要保护医生的编制化,所以医生们都需要有一个职称来显示自己的级别,这样国家好给各个职称的医生发工资。而评级的因素包括工龄、学历和论文的质量等等。如果要说到医生、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有以下的差别。
1、各级医师的级别不同。那大家看职称名字也应该会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具体的话主任医师是当前医生职称中的最高级别,属于正高级别,是正教授级;副主任医师属于副高级别,是副教授级;主治医师在副主任医师之下,为中级职称级别,是讲师级;住院医生仅为初级职称。
2、各级医师的工作重点内容也不同。住院部的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要具体负责病房和患者,主任医师不负责具体病人,但会定期进行大查房。医院的住院病人都会接受三甲查房,即住院医师查房、主治医师查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以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
3、各级医师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下级医生如果有疑问,可请示上级医师,重大的手术多由职称高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主刀,级别低的医师做助手。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能分别从事不同难度的手术,不能越级为病人做手术治疗。
4、如果在门诊工作,同样都是看病开方,但一般只有副主任、主任医师才能是专家门诊。当然了,副主任医师有时也在普通门诊坐诊,只有轮到他专家门诊时才在专家门诊坐诊。副主任医师在普通门诊坐诊时,挂号费与主治医师坐诊的挂号费是一样的。有技术特长的主治医生可以是专科门诊,初级职称只能出门诊。
以上只是简单的三者之间的内容区别,当然具体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从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及精力才能达到,所以级别越高,医师的专业性可能就会更强一些,待遇当然也会更好一些。
医生职称顺序排列
刚毕业的医学生进入医院后,比较关注医生的职称问题,因为职称直接关乎到自己的薪资和未来发展。那先和小编来看一看医生职称如何划分:
1. 初级医生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
刚动中专或大专毕业的医学生,职称即为医士,而后取得执业医师证后即自动升为医师。
2. 中级医生职称:主治医师
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工作六年、本科工作四年、硕士工作两年后就可以考试升级为主治医师,但这期间通常要经历为期一年的“住院总”岗位的历练,基本要求全天候在岗,十分不易。
3. 副高级医生职称:副主任医师
对学历有所要求,需要本科或硕士毕业后获得主治医师职称5年后,且其它条件和考试均合格,才可以评为副主任医师。当然了,如果你是博士的话,只需要3年就好啦~
4. 正高级医生职称:主任医师
同样要求学历,本科or硕士获副主任医师职称5年,博士3年,考试、答辩和各条件合格,即可晋升为主任医师。
除了以上这种评定标准外,你有可能还听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称呼,这是因为有很多医学院校有着附属医院,而它们担任起了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所以有的医生一边是医院的主任医师,一边又是学校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