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网 旅游 聊城婚礼手记:婚姻的“三大件”一变再变,婚礼的“个性”越来越强。

聊城婚礼手记:婚姻的“三大件”一变再变,婚礼的“个性”越来越强。

结婚是每个人的头等大事,所以被称为“结婚大事”。

无论哪个时代,为了筹备婚礼,男女双方家庭一般都要购买至少在当时流行的几件物品,俗称“三件套”。

从五六十年代的脸盆、木箱等简单家居用品,到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再到现在俗称“三大件”的汽车、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三大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今天,我们就通过聊城人“结婚大事”的喜人变化,来看看40年的时代变迁吧!

1995年,我给儿子安排了一场婚姻。

结婚最时髦的“三转一环”,换成了“三轮电动”

73岁的张中影和72岁的王淑女今年有一段“金婚”——他们于1968年结婚,今年是他们结婚50周年。

他们的结婚证保存得很好。这是一张证书大小的纸。“结婚证”三个大字的下方写着“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结婚证上没有照片,正文写着“张中影与王宏伟(注:王女士曾用其名)自愿结婚。经审查,特发此证。”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前都会拍婚纱照。我们当时没有提婚纱照,也没有任何合照。”王女士说。

说到结婚,两人开始聊了起来。

张中影和王淑女年轻时都在德州武城县评剧团工作过。王淑女是鞠萍演员,张中影是鞠萍音乐人。

“我们两个年龄相仿。经群里其他人撮合,我们觉得合适就结婚了。”张中影说。

至于婚礼,就更简单了。两人提前买了10元的棒棒糖,带到话剧团的大会议室。会议室里,在团长和团里其他同事的见证下,婚礼开始了——首先,向毛主席像鞠躬;再次向首长和同事鞠躬;最后,夫妻拜拜后,撒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就当是礼物了。

婚房是剧团提供的,因为他们在同一个单位,所以“见亲戚”没用。

据另外两人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结婚最时髦的是“三转一环”,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环”就是录音机,但这四样嫁妆件基本都是80年代中期以后才要收的。后来,除了这些必备的嫁妆,衣柜和衣物储物柜也开始慢慢增多。

两个人结婚,简单到孩子结婚就不会这样了。

他们的儿子于1995年结婚。这个时代,“三转一环”已经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先进家电所取代。,而变成了“三电轮”。摩托车已经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嫁妆清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中影回忆说,当他的儿子结婚时,程序几乎和现在一样。结婚前,按照习俗举行订婚仪式。当时彩礼是“千分之一”,也就是彩礼1000元。此外,王夫人还把自己的一条金项链送给了儿媳妇。

他们结婚的时候,因为汽车还不常见,就借了公司的大巴去接亲戚,媳妇还带了当时看来还挺大方的嫁妆——六床被子、衣柜、柜子、电视机、洗衣机等。此外,还有一辆摩托车。

2001年,他花了7000多元给儿媳妇买了一枚钻戒。

42岁的老王,出生在农村,却已经在城市立足。

在一个略显轻松的下午,他向记者讲述了结婚时发生的事情。

当时老王冲时尚——他和媳妇通过自由恋爱修成正果。

自然按照当时流行的“千里择妻”,彩礼钱给女方1000元。不过,当时他给媳妇买了钻戒。“通过在金店工作的熟人给的进价,原价一万多。但是,7000块钱已经是我半年的工资了。我给她买了一枚钻石戒指。一是因为钻石有美好的寓意,我想给她一生的承诺。第二,钻石不贬值,比买其他东西更有意义。”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吐槽自己当年拍婚纱照花了两千多块钱。“2000块钱拍一组婚纱照,那是我一个多月的工资。当时觉得太奢侈了...但是,如果她想接受,那就接受吧...她开心就好。”

老王结婚的时候,单位给了他一间平房。

结婚前,两人提前收拾好了这间平房——他们买了一台32寸的彩电和一张大床。“那时候32寸的彩电已经很大了,四千多块钱,三个月的工资。\"

但他结婚那天,并没有把新娘带进这间平房,而是带她回了莘县老家。

老王说,小时候农村流行娃娃父母。“他十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就订婚了,尤其是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男性,很多媒人都迈过了门槛。”而证明一个人实力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盖房子。所以一般孩子长到七八岁,家里就开始盖房子了。他的新房子建于1984年,那时他还不到八岁。

2001年结婚时,他的“新房”已经“旧”了,但他还是遵从父母的意愿,带着新婚妻子去了老家的“新房”。

那时候汽车在农村很普及,但不是主流,用的车五花八门。村民不知道品牌对汽车的价值,只看汽车数量。他们会说:“谁用几辆车就结婚了?”而不是说“谁的孩子用奥迪结婚了……”而且那时候私家车还不普遍,结婚用的大多是从工作单位借来的公车。

但把新娘接回家后,老王惊呆了——离家去见亲戚时,院子里没有一张方桌,但回到家,正房大门前摆了一张桌子,父母坐在桌子两边的圈椅上,笑嘻嘻地看着他们...“你相信吗?我当时真的惊呆了。”

他的同学景昕是这场婚礼的司仪。在城市参加过几次婚礼的景新,把仪式从城市搬到了农村。

那时候农村不流行请客,不流行上馆子。老王结婚的时候,他家院子的一半都被做饭用的大锅占了,还有大案板和大抽屉。在现场忙碌的七八个人负责了当天所有的酒席。

因为不住在老家的“新房子”里,婚礼当天,“新房子”里没有添置任何家具。在这个老旧的“新房子”里,最让老王难忘的是,房子的床上媳妇拿来的新被褥堆得像小山一样,又软又厚,还有新棉花的味道,让他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2018年,他开着保时捷把妻子接回家。

伴随着人们生活的繁荣,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这也体现在“结婚事件”上。

2018年国庆期间,在莘县老家人的眼中,32岁的徐怀超“终于”结婚了。

相对于老王的婚礼,徐怀超的婚礼对所有参加仪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震撼。

许怀超是一名歌手,之前一直在北京发展和定居。我媳妇,舞蹈演员,大学老师,也在北京发展。

在遇到媳妇之前,他拿出个人奋斗多年的积蓄,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北京买了房。

同样,他媳妇在和他谈婚论嫁之前,已经买了一辆奔驰GLK3000。

两个人有房有车,结婚的时候就不谈房和车了。

虽然在北京发展,但徐怀超还是沿袭了家乡的习俗——先举行订婚仪式,再举行婚礼。去年5月1日订婚,今年11月结婚。去年订婚时,他给了妻子3.17万彩礼,买了三金。今年结婚的时候,他并没有完全遵循莘县的习俗...

因为媳妇家在哈尔滨,婚礼前,徐怀超把媳妇安排在莘县一家宾馆,开了一个总统套房。

结婚那天,接亲戚的第一辆车是保时捷敞篷车。“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所以我想自己去接心爱的人。一开始家里人不同意,都觉得有个马夫可以自己开车,后来打不过我们,就同意了。”

第一辆车是保时捷敞篷车,这就决定了他的押运队伍不同寻常——第一辆车后面有一辆卡宴,后面六辆车都是奔驰S400L。八辆车都是朋友提供的。

就这样,在莘县的街头出现了这样一幕——西装革履的新郎开着酷酷的跑车载着新娘,新娘穿着中式新娘服,戴着墨镜...

接吻很酷,婚礼更酷。

许怀超身边有四个伴郎和四个歌手,新娘身边有四个伴娘和四个伴舞。婚礼现场,许怀超现场演唱,新娘穿着婚纱翩翩起舞。

很多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在这场婚礼上都看到了——比如交换戒指的时候,戒指找不到了,结果附近的一个盒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堆气球,戒指就挂在其中一个气球上...

可以这么说,在大多数婚礼中,司仪是引导新人的,这个婚礼就是新人带司仪的时候。

“所有的细节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婚礼的程序也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父母年纪大了,在婚姻这件事上,可以把主导权交给孩子人。”徐怀超说。

婚姻信息卡1。4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居民收入也持续增加。统计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1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51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5元,增长9.0%;农民人均消费支出8996元,增长9.0%。

二。从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聊城人的初婚年龄推迟了两年——2012年,聊城市平均初婚登记年龄为24.7岁。2017年,聊城市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26.8岁。

策孙访宗风,斩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济南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0531.com.cn/n/7311.html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1-8898951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1998208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