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网 旅游 万里母亲河美在东亚。

万里母亲河美在东亚。

大堤,绿画,千姿百态,农业,新潮,黄河文化,争美。

万里母亲河美在东亚。

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更好保护和利用黄河母亲河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直以来,东阿县在不断加固黄河大坝、确保黄河安澜的前提下,自觉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推进绿色东阿、生态强县建设,在百里黄河两岸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保护黄河,造福人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特色农业;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第一,百里黄河织锦绣。

9月21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聊城市居民张伟强带着妻子和儿子驱车40多公里,来到黄河岸边的东阿拉伯国家黄河森林公园观光秋游。走在黄河大堤上,一面黄河如带,水声汹涌,一面绿意葱茏,风景如画,让一家人感觉特别舒服。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国各族儿女。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治理黄河的历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聊城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以搏击天地的革命情怀,守护、保护、建设黄河,让黄河安澜,让党和人民放心。

时间回溯到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1945年,日寇投降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1946年3月开始偷堵花园口,企图将黄河改道过去,实现其以水代兵分割解放区的图谋。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7年,黄河流入了它原来的河道。这一年是东亚解放区与对岸国民党占领区隔河相望的一年。鉴于敌人的疯狂破坏,解放区军民“一手握枪,一手握铲”,展开了反对蒋介石统治黄河的斗争,采取了“敌打我避,敌拦我修”的斗争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1952年,毛主席发出“搞好黄河”的伟大号召,聊城开始了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堤防修复工程。到1962年,黄河大堤平均宽度为8.2米,高度为1.45米。1958年,巍山引黄闸建成,黄河水利发展进入新阶段。随后几年,东阿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固堤坝,植树造林,把百里大堤打造成参天大树的防护带,确保了黄河的长治久安。

董贤县沿黄河57公里。“保护黄河,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打造东阿独特的黄河景观,一直是东阿县历届政府的重点工作。”东阿县委书记雷霞告诉记者。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活共同体”的理念,东阿县举全县之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在114华里的黄河大堤上植树造林、固堤护河、创景美化自然,全堤森林覆盖率达61%,形成了独特的黄河百里生态廊道。

黄河百里生态走廊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本世纪以来,东阿县将国家黄河林公园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推进。全县上下都努力了,一切都有回报。东阿黄河森林公园于2004年被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2008年被授予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建立在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国家森林公园。

东黄河森林公园沿黄河边长27.5km,规划面积2446.33公顷,森林覆盖率72%。公园里有许多景点,包括山、水、森林、寺庙、坟墓、桥梁、堤坝、大门和洞穴。有植物67科237种,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珍稀鸟类120多种。公园以内可看黄河八景:一是彩虹飞舞,黄河大桥气势如虹。二是黄河下游最窄的艾山河口,水浪高;三、河底洞,南水北调东线重点工程跨黄河,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却不交汇。此外还有金门、净觉古寺、金堤捉蝉、河堤垂钓、爬蛤蟆。黄河森林公园可谓一步一景,一景一世界。每逢节假日,公园游客络绎不绝。在欣赏母亲河壮丽美景的同时,他们还可以探索丰富的黄河文化。

因地制宜,优质农业是新潮。

董贤是黄河沿岸的一个大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东阿人立足现实,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走出了东阿县特色之路。

“没有鱼的鸡不是宴会”,“没有蔬菜的鱼不是款待”。这是东阿人耳熟能详的两句老话。这里的鱼指的是黄河鲤鱼,山东东阿的特产。近年来,黄河原生鲤鱼已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一开就迁都。每年4月中下旬,中国油牡丹观光周都会在东阿黄河岸边隆重举行,万亩盛开的牡丹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赏花。

五千多公里的黄河,绵延九个省区,流经数百个市县。为什么只有东阿的鲤鱼味道最独特?“关键是东阿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先进的种子栽培技术。”董贤农业和农村局局长王兴森说。

东部地下水是泰山和太行山地下交汇处形成的岩溶地下水。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每立方米比标准水重3.8公斤。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黄河鲤鱼,如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在繁殖和繁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东阿不断加强黄河鲤的养殖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黄河鲤人工繁育和无公害养殖研究”和“东阿黄河鲤养殖研究”均获成功。东阿县修庆黄河鲤鱼养殖场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东阿黄河鲤鱼省级养殖场”。

东阿黄河鲤鱼,金色的鳞片,红色的尾巴,长长的体型,优美的游泳姿势,从一个小县城逆流而上,走向大都市,游向全国,获奖无数。2013年,东阿黄河鲤鱼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阿还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河鲤鱼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炎黄县。

目前,全县有修庆、化隆、海港、庞凌等22个渔业合作社,社员2000多人。小鲤鱼,游出大名气。

油用牡丹的种植和发展离不开黄河冲击平原独特的土质和丰富的林业资源。2010年以来,东阿县积极探索林下立体种植养殖新模式,将其列为两大千亿规模农业产业重点工程之一,积极推进油用牡丹规模化种植。2014年7月16日,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在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油用牡丹之乡”的东阿县召开。

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谱写美丽篇章。

“以前甩丝的黄河秧歌,现在用扇子了,动作比以前多了几十个。”9月22日,记者在黄河秧歌发源地东阿县大乔镇鱼窝村采访时,现已85岁多的黄河秧歌传承人老李曼秀英说:“我没事就在镜子前摆姿势,做动作。如果我觉得某个动作好,第二天就教给村里的年轻人。现在我们秧歌有七八十个动作。”

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黄河积淀了古老的华夏文明,黄河沿岸的群众与河水、黄沙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民俗文化。黄河秧歌是起源于东阿县的本土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东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魏介绍,除了黄河秧歌,许多源于东阿县的杂技、王皮戏、泼水灯、二郎拳、池庄年画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东阿县乃至全国流传至今。据了解,起源于东阿县刘集镇巍山村的“泼水灯”民俗历史悠久。据《东阿县志》、《解氏宗谱》、《山东黄河志》等记载,清代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后,淳朴勤劳的巍山村民祈求平安,每年正月十五,将香案放在船上,向黄河中抛撒灯笼,祭奠河神。随着历史的变迁,古老的泼水灯习俗逐渐演变为集欣赏、庆祝、娱乐、参与为一体的传统庆典。广泛流传于县城、泰安、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

东晋春秋时建城,秦时建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古仓颉墓地、汉画像石墓遗迹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印记。

若行河黄河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一直是东阿县的一项重点工作。2012年,东阿县在玉山镇举办“黄河文化艺术节”。2018年,东阿县实验幼儿园举办了盛大的“黄河文化”主题公园活动。鉴于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价值,2018年,CPPCC委员石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或展览馆的提案。市旅游委积极回应:将考虑将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纳入新规划。目前在东阿富汗有国家黄河森林公园。如果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建在这附近,将与黄河森林公园熠熠生辉,对弘扬黄河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兴国通讯员侯国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济南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0531.com.cn/n/7352.html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1-8898951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1998208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