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谢可彬,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的研发中心大厅里,意气风发的谢可彬阔步走出。刚刚与研发人员讨论完新产品技术方案的她,这会儿紧接着要赶去与日本客户洽谈合作事宜。
一瓶硅溶胶,饱含9年研发心血。听海归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硅”丽人生
3月7日下午,在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里,谢可彬正伏在电脑前,与研发人员一起对金属硅的样本进行icp光谱分析。这一步能够精准检测到样本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为确定产品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研发人员讨论之后,谢可彬又匆匆赶回了办公室。紧接着,她要准备迎接几位日本客户,商讨接下来的合作事宜。此时,身着粉色衬衫、外搭藏蓝色西装的她看上去干练中又有些许柔美,透着春天一般的意气风发。
今年又是充满期待的一年!对外贸易的春天也来了。”
这位海外留学归国的女企业家,从2005年起致力于硅系纳米新材料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将这家公司从2009年的年产值3000万元发展到如今年营收10亿元。更是打破了长期制约中国硅制品发展的技术壁垒,成为国内首家硅溶胶产品打入日本市场的企业。
立志打破技术壁垒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硅原石出口国。”谢可彬告诉济南日报记者,中国的硅产能是拉动全球产能增长的重要动力,因为硅的应用很广泛。像太阳能光伏、汽车、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都需要用到硅制品。”
在产品展示厅内,谢可彬从玻璃橱柜中拿出两瓶液体,一瓶呈现透明的微蓝色,另一瓶则像牛奶一般呈乳白色。像这种透明的硅溶胶是小粒径的,用于涂料、涂层和催化剂;像这瓶乳白色的属于大粒径,属于中高端产品,用于电子信息产品抛光使用。”
玻璃橱窗里罗列的,都是近年来的研发成果。谢可彬表示,之所以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因为一直以来,技术制约中国硅产业的发展。原石是我们的,国外企业拿去之后,进行提纯、加工和研发,再卖给国内,以此来获得高额利润。”多年来,靠着我们提供的原石资源,国外吃尽技术红利,而我们长期以来由于研发的短板,只能依靠物理加工来卖原料。
要改变,就必须由我们国人自己来做!”留学归来的谢可彬回国后,就一门心思开始琢磨转型:要搞技术研发,要打开国外市场!”
困难面前从不放弃
小小一瓶硅溶胶抛光液,背后的研发是曲折又漫长的。也正因为耗时长、试错成本高,使得大多数硅制品企业望而却步。这也导致长期以来,我们只能依靠进口。在这种局面下,谢可彬下定决心破局”。
硅溶液的研发通俗来讲就是将固体粉状还原成液体。在这个还原过程中,保证粒径的均匀、球体的稳定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抛光效果。”谢可彬回忆,这个过程,他们用了近9年的时间。
我记得有一个阶段是让我们最揪心的。当时我们经过了长期、大量的实验后,在实验室里取得了一公斤量的实验成功,可是投入量产之后却发现滤出了黑色的胶体。”如果不能实现量产,就意味着前面几年的路都白走了,所有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所有人都没有放弃。”从技术总监到普通员工,两个月间,全员没有休过一天假。因为实验的一个反应周期近16个小时,期间需要实时观察变化。很多员工吃住都在实验室里。谢可彬也随时调度着实验进程,在外奔波联系行业专家对接,每天都与技术人员研究调整方案。
经过9个月,研发成果终于实现了量产。2020年,他们生产的这款抛光液达到了日本企业的研发标准,成功打入日本计算机硬盘抛光液的市场。这对于中国的硅制品制造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为行业赢得主动权
2020年以来,双碳战略”的提出、国家层面对光伏太阳能的大力扶持,给谢可彬和她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式提出,其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高端供应链中要不断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供应链攀爬,加速进口替代。
这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谢可彬说,当下的时代是属于创业者的最好的时代,她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
为研发产品,和技术人员讨论到深夜十点;为了找到最好的滤芯设备,奔波于全国各地;为了拿下一个订单,谈判从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12点,原定的商务宴请改成了外卖汉堡……从这位女性创业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个拼搏的瞬间。
女性的成功有很多面,有的体现在家庭,有的体现在事业。撑起企业,富足我的员工,为中国在硅产业领域夺得主动权,就是我追求的成功!”谢可彬从容且笃定。(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张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