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指广东省北部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个地级市,该区域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2.9%;常住人口1610万人,占全省的15.4%。
粤北地处粤、赣、湘、桂四省(区)的结合部,东北面越过大庚岭是江西省的赣州地区,北面与湖南郴州市和永州市接壤,西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粤北汉语方言十分复杂,除了广泛分布的客家话外,尚有归属未明的“粤北土话”(《中国语言地图集》称为“韶州土话”)及粤语、闽南方言岛和西南官话。
粤北地区山川秀美,有著名的丹霞地貌的命名来源丹霞山,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粤北地区重点保护的区域名录(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区和生态点)
世界级: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级: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省级:仁化森林公园、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金鸡岭风景名胜区、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山森林公园、广东后洞森林公园、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贤令山森林公园、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宝晶宫风景名胜区、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和洞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羊角山森林公园、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森林公园、连州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清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梅岭梅关
梅岭,就是五岭之中的大庚岭的别称。因岭上多梅,又称梅岭,传说鸿雁南飞至此回转。梅岭在古代亦称为大庾岭,高300多米,居五岭之首,海拔746米。古时称塞上、台岭、东峤、连溪山,相传西汉庾胜将军奉汉武帝令统率大军驻此以征战南越,庾将军岭下筑城,岭上建寨,且岭形似禀庾(粮仓)故又称庾岭、大庾岭,为五岭之一。
宋人蒋之奇《浈水》:“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北来”,这首诗讲述的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帝遣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平南越乱的事。杨仆奉诏后,率楼船师溯赣江至南安,弃舟渡岭,在浈凌两江汇合处造船练兵,备战一年多,于元鼎六年冬率楼船师下浈水,与伏波将军会师石门,进军番禺,一举而平南越之乱。杨仆的楼船师不下5万人,楼船高20余米。
梅岭有一条石道可让人登上岭顶。这是古代有名的一条官道,早在秦代便已具雏形,到了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广东的张九龄奉诏开凿路基宽约5米,可让大型马车通行。
梅关,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梅岭隘口,亦称大梅关。秦统一全国,始在大庾岭设关,名“横浦”,派兵戍守。旧关早圮。唐代开元四年凿通梅关古道新辟驿道。宋嘉祐八年(1063),南安知军蔡挺筑关楼于其上,立石表云“梅关”。
因其地势险要,地理位置重要而著名。它既是古战场,又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点头过的地方。梅岭顶部的梅关,自古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这条古道自然不再有车辚辚、马萧萧的气氛,沿着古道慢慢往上走,只见两旁的山壁郁郁葱葱,岭顶上,耸立着一方沉沉稳稳的城关,广东与江西的省界,便在这城关的中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梅关古道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梅岭因有着满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从古至今都吸引着无数诗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毫刻碑,实为一大景观。